当前位置:首页>行业
热头条丨等位基因的定义是什么_等位基因的定义
2023-05-04 06:05:04
来源:互联网

1、等位基因(allele又作allelomorph)一般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它可能出现在染色体某特定座位上的两个或多个基因中的一个。

3、若一个座位上的基因以两个以上的状态存在,便称为复等位基因。

4、若成对的等位基因中两个成员完全相同,则该个体对此性状来说成为纯合子。

5、若两个等位基因各不相同,则该个体对该性状来说是杂合子。

6、在杂合子配对中,显性等位基因使隐性等位基因的性状得不到表现。

7、某些成对基因的两个成员为共显性的,即彼此间没有显性和隐性的关系。

8、例如人类的ABO血型系统:AB血型的人有一个等位基因决定A,一个等位基因决定B(既无A又无B等位基因的人的血型为O型)。

9、参阅dominance及recessiveness。

10、多数性状由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决定。

11、可存在着多样形式的等位基因,但减数分裂时只有两个等位基因附着于一定的基因座位上。

12、有些性状由两个或多个基因座位决定。

13、以上两种情况均使有关的等位基因数目增加。

14、所有遗传性状均为等位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15、突变、交叉及环境条件选择性地改变种群内部的表现型(也就相当于其等位基因)的频率。

16、以上来自《大英百科全书中文版》 allele 等位基因条。

17、国内个别教材上D和D,d和d不是等位基因的说法是错误的。

18、错误在于,没有理解所谓等位基因是多个基因中的一个,而是从中文字面上望文生义,想当然的认为只有两个基因,才能相互之间叫做等位基因,所以才会有D和D是不是等位基因的问题。

19、而且更进一步认为,只有D和d才能相互之间叫做等位基因,这就更不对了。

20、(注:国内高中课本必修二课本将等位基因定义为: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

21、而由于D与D不是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所以不能称作等位基因.)在一个个体里,某个基因的基因型是由该基因所拥有的一组等位基因所决定。

22、例如,二倍体生物,也就是每条染色体都有两套的生物,两个等位基因决定了该基因的基因型。

23、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某一性状的不同形态的基因。

24、不同的等位基因产生例如发色或血型等遗传特征的变化。

25、靠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遗传效应,可将等位基因区分为不同的类别。

26、在个体中,等位基因的某个形式(显性的)可以比其他形式(隐性的)表达得多。

27、 (pseudoalleles):表型效应相似,功能密切相关,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又紧密连锁的基因。

28、它们象是等位基因,而实际不是等位基因。

29、传统的基因概念由于拟等位基因现象的发现而更趋复杂。

30、摩根学派在其早期的发现中特别使他们感到奇怪的是相邻的基因一般似乎在功能上彼此无关,各行其是。

31、影响眼睛颜色、翅脉形成、刚毛形成、体免等等的基因都可能彼此相邻而处。

32、具有非常相似效应的“基因”一般都仅仅不过是单个基因的等位基因。

33、如果基因是交换单位,那就绝不会发生等位基因之间的重组现象。

34、事实上摩根的学生在早期(1913;1916)试图在白眼基因座位发现等位基因的交换之所以都告失败,后来才知道主要是由于试验样品少。

35、然而自从斯特体范特(1925)提出棒眼基因重复的不均等交换学说以及布里奇斯(1936)根据唾液腺染色体所提供的证据支持这学说之尼,试图再一次在仿佛是等位基因之间进行重组的时机已经成熟。

36、Oliver(1940)首先取得成功,在普通果蝇的菱形基因座位上发现了等位基因不均等交换的证据。

37、两个不同等位基因(Izg/Izp)被标志基因拚合在一起的杂合子以0.2%左右的频率回复到野生型。

38、标志基因的重组证明发生了“等位基因”之间的交换。

39、非常靠近的基因之间的交换只能在极其大量的试验样品中才能观察到,由于它们的正常行为好像是等位基因,因此称为拟等位基因(Lewis,967)。

40、它们不仅在功能上和真正的等位基因很相似,而且在转位(transposition)后能产生突变体表现型。

41、它们不仅存在于果蝇中,而且在玉米中也已发现,特别在某些微生物中发现的频率相当高。

42、分子遗传学对这个问题曾有很多解释,然而由于目前对真核生物的基因调节还知之不多,所以还无法充分了解。

43、位置效应的发现产生了深刻影响。

44、杜布赞斯基在一篇评论性文章中曾对此作出下面的结论;“一个染色体不单是基因的机械性聚合体,而且是更高结构层次的单位……染色体的性质由作为其结构单位的基因的性质来决定;然而染色体是一个合谐的系统,它不仅反映了生物的历史,它本身也是这历史的一个决定因素”(Dobzhaansky,1936:382)。

45、有些人并不满足于这种对基因的“串珠概念”的温和修正。

46、自从孟德尔主义兴起之初就有一些生物学家(例如Riddle和Chiid)援引了看来是足够份量的证据反对基因的颗粒学说。

47、位置效应正好对他们有利。

48、Goldschmidt(1938;1955)这时变成了他们的最雄辩的代言人。

49、他提出一个“现代的基因学说”(1955:186)来代替(基因的)颗粒学说。

50、按照他的这一新学说并没有定位的基因而只有“在染色体的一定片段上的一定分子模式,这模式的任何变化(最广义的位置效应)就改变了染色体组成部分的作用从而表现为突变体。

51、”染色体作为一个整体是一个分子“场”,习惯上所谓的基因是这个场的分立的或甚至是重叠的区域;突变是染色体场的重新组合。

52、这种场论和遗传学的大量事实相矛盾因而未被承认,但是像Goldschmidt这样一位经验丰富的知名遗传学家竟然如此严肃地提出这个理论这件事实就表明基因学说还是多么不巩固。

53、从1930年代到1950年代所发表的许多理论性文章也反映了这一点(Demerec,1938,1955;Muller,1945;Stadler,1954)。

54、 若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上的等位基因的数目在两个以上,就称为复等位基因(multiple allelism)。

55、任何一个二倍体个体只存在复等位基因中的二个不同的等位基因。

56、在完全显性中,显性基因中纯合子和杂合子的表型相同。

57、在不完显性中杂合子的表型是显性和隐性两种纯合子的中间状态。

58、这是由于杂合子中的一个基因无功能,而另一个基因存在剂量效应所致。

59、完全显性中杂合体的表型是兼有显隐两种纯合子的表型。

60、此是由于杂合子中一对等位基因都得到表达所致。

61、比如决定人类ABO血型系统四种血型的基因IA、IB、i,每个人只能有这三个等位基因中的任意两个。

62、1910年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T. H. Morgan)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把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称为连锁群。

63、大多数真核生物的体细胞是二倍体细胞,细胞里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二者互为同源染色体;而生殖细胞里每种染色体都只有一条,所以是单倍体细胞。

64、二倍体细胞每个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每一对基因分别位于来自双亲的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这个位置称为基因座。

65、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基因座上的一对基因称为一对等位基因。

66、例如,豌豆的高茎基因与矮茎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67、一个二倍体生物如果具有一对不同的等位基因,则这种生物为该基因的杂合子,反之则为纯合子。

68、若杂合子的一对等位基因中只有一个能表达出性状,另一个不表达,则前者称显性基因,后者称隐性基因。

69、如果一对等位基因同时表达,则称为共显性。

70、对个体而言,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一个基因座上只有一对等位基因。

71、但在一个生物群体中,一个基因座上的等位基因多于两种时,称为复等位基因。

72、例如决定人类ABO血型系统的等位基因有三种,分别为IA、IB和i。

73、就每个人而言,只可能具有这3种复等位基因中的1种或2种,从而表现出特定的血型。

74、在这里,A和B对i而言是显性,IA和IB是共显性,i是隐性。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

相关文章